“ 再造中醫 ” 學習心得

首先本人沒有從事醫療行業。工餘學醫數年包括自然療法、中醫、經筋醫學,以應付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問題,既有需要,也有興趣。學習中醫,主要靠自己看資料及請教資深的中醫朋友。開中藥最常用來醫自己的傷風感冒及保健。

還原真正的五味入五臟

黃國松教授於2016年初開了一個新課程“再造中醫”,重整五味入五臟的組合,令人耳目一新。最重要是切合實際,還有正本清源,連中醫將五味入五臟錯配這個源頭都找出來了。《黃帝內經》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用今文經的五行配臟以符合醫療需要,這跟古文經的五行配臟組合並不一樣。問題是五行轉換了,五味卻沒有跟著一起改,這個誤差就是現在要修正的。(詳見黃教授《翻轉中醫體質》一文 www.jingjin.com.hk

 

苦入心錯,甜入心才對。心主喜笑,吃苦就笑不出呢。黃教授教病人含服蜂蜜來緩解心臟不適。我呢,平時不嗜甜,只在炎炎夏日流汗多時才會渴求濃甜的紅棗水,抗疲勞很好。原來這自然慾望很切合甜入心的理論。夏天屬火應心,汗為心之液,故汗多會耗損心之陰陽,而紅棗水就有甜入心的補益作用了。Sweet heart!來個sweet smile : )

 

酸味有助消化,可謂常識,所以黃教授講酸味入脾,好理解。另外脾主肌,黃教授運用酸味內服外敷的方法來放鬆肌肉,進一步驗證酸入脾。

 

辛不是入肺,是入肝。肝主筋,用辛辣味外敷的確可以鬆筋。我試過躺著用薑汁熱敷雙腳,見到也感覺到兩隻腳掌在放鬆放低了。用薑汁敷腹部更厲害,肚子裡的筋本來硬到拒按,太痛了!在敷薑汁後再用同等力量按壓,竟然不痛啊!之前常用中藥包及遠紅外線墊子熱敷也沒有如此強效。

 

黃教授說酸入肝錯,因肝主生發,而酸卻有收斂的作用。難怪看坊間寫的春天養生指引往往為之困惑。春天屬木應肝,由於傳統主流說酸入肝,有醫師就說酸味補肝,但同時又教春天要少吃酸,否則有礙肝木舒展生發......其實補就是強化機能的意思吧,那麼酸味是斂肝的,作用是抑制,怎麼反而說成是補肝呢?然後再解說在春天不要去補肝,因此不要吃酸,造成一團迷霧~

 

肝開竅於目,吃辛辣過度會令眼目不適,有醫家就以“辛入肺"及“肺金剋肝木"作解釋。我曾疑惑有這麼曲折嗎?原來直接就是“辛入肝",吃辣過度令肝木亢進,以致眼目不適,很簡單,不必牽強。

 

肺主肅降,有發散作用的辛味跟肺的屬性其實相反了。

 

當然每種藥物的作用不是只取決於味道,然而歷代因循於誤傳的五味,至今引起了不少不通或矛盾的解說啊!

 

辛入肝、甘入心、酸入脾、苦入肺、鹹入腎,這就是黃教授要還原的五味入五臟組合,翻查《禮記‧月令》就是這樣將五味配五臟的。其實合理的事情就是很好的解釋。黃教授敢於疑古,再反覆驗證,以新五味的理論撥亂反正,並調整方劑用藥的組合,令人重新思考養生及治病的方法。

 

當經筋遇上火神

八綱辨症殊不簡單。很不幸,家人病體情況複雜,當初花了一段時間去理解及確認其“真寒假熱”的體質。經黃教授按“火神派"的理論指導,一開始就簡單直接,首先通過望診看神足還是神疲來分辨陰虛還是陽虛,發現一面倒都是陽虛的人!

 

去看看本地藥店售賣的甚麼補藥類中成藥,噢!擺放最多補陰的六味地黃丸和知柏地黃丸,數量大大拋離補陽的中成藥。

 

想一想,認識有長期服用中藥的人,為何體質都沒有改善呢?情志及起居飲食有很大影響,筋的勞損又造成結構不平衡,但這些暫且不論。單就醫師開的方子而言,焦點著重在當時的症狀之上,例如一見喉嚨痛就開苦寒清熱藥,這樣對嗎?但是有人喉嚨痛要用大熱藥才好呢!就算開對了藥,但劑量夠力嗎?連平日補身吃的藥方也是不痛不癢的,對於陽氣很虛、筋很硬的人根本效用甚微。體質沒調好,症狀也不斷重現,成了慢性病的體質。

 

有些人服用中藥或採取自然療法會出現排病反應,就是身體在治療好轉的過程中出現不適,有可能是再回到舊症或者在排寒氣,造成局部痛、癢、痠、麻等(我都試過了~),情況嚴重時可以說相當難熬。以上情況不妨用經筋手法去加速化解,只要不通的地方鬆開了,藥力就可以走得更順暢,甚至可不藥而癒。其實人身自有大藥,一些筋結點,也只得用手法才能鬆解。

 

經筋醫學的望診精妙獨特,例如黃教授教大家看臉去判斷一個人的上焦、中焦、下焦還有手腳哪裡有問題,除了有助於判斷怎樣用手法在哪個筋結點做治療,也增加用藥的方向感。用經筋的思維去想藥物對人體結構產生的作用,角度新鮮。

 

再造中醫班每月上一次課,喜見一些同學不過相隔一個月,因用藥扶陽顯效,神采、氣色都顯著變好。自己也剛開始用扶陽方劑,按新五味的原則作過調整,除了用來排寒,還感受到中焦的筋有放鬆,還有藥力未走通時哪裡有阻滯,直至做手法治療時有些地方也可以減痛呢。相信方向正確,大家會越變越好!

 

陽虛普遍,結構不平衡更是人皆有之。當經筋遇上火神,可謂開闊療癒之路。中醫學與經筋醫學博大精深,期待在再造中醫班繼續學到更多知識,自助助人。謝謝黃教授的悉心教導!

 

香港學生 韓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