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黃國松教授開始一個新課程-翻轉經典 再造中醫。
起初接觸這個課題,很有趣!想起周伯通-金鏞小說 筆下的一位傳奇人物-老頑童。
跟隨黃教授的課程學習已兩年多,課堂上教授的教學方式…真的說是
什麼都講,什麼問題都可以發問,有問必答;
什麼都懂,什麼疑問都可以解釋,並非亂作;
什麼都教,只要你肯學他什麼都願意教,有教無類;
上課時真的是大開眼界,絕無冷場。
過去兩年多的學習,一直是從"筋"的形態變化去辨別人的"病",亦是以手法治療為主的,沒想到"經筋醫學"是可以將"中醫"𥚃的寶藏展現出來,第一期課程解釋用葯的思維邏輯,第二期課程開始講辨証-如何用"經筋醫學"的理論直接從外觀辨別病者的心陽、脾陽、腎陽的虛實,快!準!
因為自己過去的成長過程,不明白"中醫"的寶,只知道"中醫"服葯效果緩慢,需要長時間才能治好,最快最方便就是"必理痛"(普拿疼) ,漸漸地對"中醫"的信心就淡下來...
這次的課程,認識到原來"中醫"服藥治病的"慢"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了,經黃國松教授的研究分析,是因為過去"中醫"承傳下來的五味入藥次序不對,影響醫者的用葯思維,形成醫師診症開葯單時往往是辨証容易施葯難的困局,影響病人的痊癒進度;
而黃國松教授在這次的"翻轉經典 再造中醫"課程中,帶領我等學生站在一個不一樣的山崗位置再看中醫的範疇,幫助我們開拓對中醫的新視野,使我們認識到中醫的瑰寶,盼望自己能夠更加在這學科再下努力,希望自己能夠在日後有限的日子裡,可以幫助更多週邊的朋友,做到榮神益人應有的責任。
謝謝黃國松教授和鄭麗芳教授的教導
學生 陳渡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