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忙碌的生活中,頸椎酸痛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男女老少各年齡層都常見,隨著工作壓力與生活緊張遞增,成為現代社會的一項文明病。
頸椎酸痛主要指病人感覺脖子僵硬,前彎後仰的活動不便。有些病人有手部或全身不適的症狀,未必警覺到是頸椎出了問題,經常誤判病因,而整日穿梭於各大醫院的眼科、耳鼻喉科、婦科,或新陳代謝科等。診療的過程漫長,焦慮且充滿了挫折感。頸椎酸痛的症狀很廣泛,包括:
1.手部不適―例如:手臂或手指無力(打字、擰毛巾、端飯碗等不便)、手麻、手腕酸痛、肘關節緊繃等。
2.頭部不適―可能有偏頭痛、頭昏焦慮、視力減退、鼻子過敏、牙痛、耳鳴、失眠、倦怠、喉嚨痛、注意力無法集中,或健忘等部份症狀。
3.肩膀不適―可能造成脖子僵硬、氣管炎、五十肩、落枕,或肩膀疼痛等。
4.全身不適―可能有長期腹瀉,婦女的經期紊亂,或內分泌失調等症狀。
俗語說:「上樑不正則下樑歪」,頸椎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般。頸椎共有七節,在人體扮演「承上啟下」的重要角色。
對上提供血液、氧氣、養份與神經系統的回饋訊號給大腦;對下提供神經指揮系統的指令訊號,影響全身的呼吸循環、消化、內分泌、新陳代謝等系統。
頸椎各節主掌的功能或影響不同:第四椎以上若嚴重受傷,將影響全身的功能。頸椎第四椎以下則影響腰部以下的功能。
頸椎是人體脊椎骨中體積最小,而活動度較大的骨骼,負責連結重量較大的頭部和缺少活動的胸椎,頸椎不僅需要支撐頭部保持平衡。其本身日常的活動力又大,所以頸椎受傷或勞損的機會也多。
內因:
肌肉疲勞:頸椎四周的肌肉緊張,分泌化學物質,會刺激頸椎神經產生酸痛的感覺,追溯病人頸部肌肉疲勞的源頭,可能是手臂、大腿、小腿,或腰部、胸腹的肌肉長期緊張,由下往上蔓延,逐漸牽扯上來,造成頸椎四周的肌肉僵硬或疼痛。
頸椎間盤病變:椎間盤退化使骨骼的間隙變窄,形成骨質增生
外因:
急性病因:病人可能遭受到外傷(車禍、從高處摔下、提重物姿勢不當等)或外力牽扯所造成。
慢性病因:病人若長期維持同一姿勢,沒有變換或休息,會造成頸椎的慢性勞損,例如:上班族長期從事電腦文書作業、伏案振筆或閱讀等。
主要檢查相關的經筋通道,判斷十二經筋中那幾條及那一段阻塞,或壓到骨骼、神經或肌肉,造成頸椎不適的症狀。
確認病因後,應用經筋醫學的學理,揉合陰陽五行及經筋通道神經學等專業手法,解開與疏通經筋、散於消結,以通血脈,治療過程中強調「治本」地根除造成頸椎酸痛,結構失衡的癥結病因。
由下而上的全身檢查。
人體結構由下肢的結構來支撐全身的重量,因此頸椎酸痛的診斷不應侷限於頸部四周的「局部檢查」,避免頭痛醫頭,經筋醫學的理念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觀點,特色是採取全身檢查,系統性全盤追蹤十二經筋的通道,以徹底掌握病人頸椎酸痛真正病因的源頭。
疾病初期只是局部的肌肉緊張或疲勞,累積壓力後造成肌肉攣縮,久而久之牽動肌肉四周的關節移位,進而形成骨刺、椎間盤退化,或骨骼壓迫神經等症狀。
經筋醫學的原理為修飾病人的肌肉與筋骨結構以恢復對稱性與平衡性,活化病人的免疫功能,經脈氣血通暢則自然地逐步康復。因此,治療過程中病人勿需吃藥或打針,免除後遺症或副作用。
經筋手療研究院
院長 鄭麗芳教授
姓名: 蔡先生 | 年歲: 56歲 | 性別: 男 |
病歷: | 高血壓 |
|
主訴: | 頸肩無力,走路一會就低頭有頭部向前請傾,以前從事銀行工作,長期低頭數鈔票引致頸椎彎曲低頭無力抬頭,下顎貼胸腔,吃飯成問題,甚至影響吞嚥,苦不堪言﹍ |
本人2017年2月前頸部份開始無力,終日頭部不能抬起,引致背部疼痛,曾經做了十多次物理治療,除背部減輕了痛楚外始終都抬不起頭,直至在一個齋宴碰到願炯法師,他見我在這情況即推薦我到健怡復康中心找鄭教授,至十二月六日我到中心鄭教授為我做詳細的檢查,在教授悉心治療下,久久抬不起頭立即改善了,我終於可以抬起頭做人了,同時深深感受到經筋治療的威力,我深信在鄭教授隨後的跟進治療我會完全康復。
經過三次在鄭教授悉心治療後,進步良多,回想治療前吃飯也很吃力,下顎貼胸,吃起來十分辛苦,經教授分析及用心的治療。現已可正常吃飯,再次感謝鄭教授的治療。
病患蔡先生